1.本图尺寸标注以厘米计,钢筋直径以毫米计。 2.铝合金帘板卷帘门做法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J611-4《铝合金、彩钢、不锈钢夹芯板大门》的有关做法。并加设遥控启闭功能。 3.本门不安装门锁,启闭方式应考虑在门内外均能操作;遥控启闭功能只供隧道工作人员使用。 4.外露铁件均应涂防锈漆。 ...... 共计2张
隧道行人横洞封闭门施工详图-图一
隧道行人横洞封闭门施工详图-图二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2 支护参数表 内轮廓设计图 II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III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I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工字钢架设计图2 单车道锚喷衬砌套衬断面图.。。42张图纸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 平行导坑、横洞内轮廓设计图 无轨单车道运输平行导坑、横洞I&I级围岩锚喷衬砌断面图 无轨单车道运输平行导坑、横洞I&I&I级围岩锚喷衬砌断面图 无轨单车道运输平行导坑、横洞I&V级围岩锚喷衬砌断面图 无轨单车道运输平行导坑、。。。
资料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1.3.编制范围1 2.工程概况2 2.1.隧道概况2 2.2.主要技术标准2 2.3.限界及轨道3 2.4.洞口段设计3 2.5.主要工程数量3 2.6.工程特点3 2.7.重难点分析及对策4 3.项目所在地地区特征4 3.1.自然地理特征4 3.2.工程建设条件8 4.施工组织安排9 4.1.建设目标9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10 4.3.临建规划12 4.4.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顺序14 4.5.主要进度指标15 4.6.工期安排及分项工程进度计划16 5.施工方案17 5.1.总体施工方案17 5.2.洞口工程18 5.3.洞身开挖22 5.4.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施工工艺53 5.5.防排水系统施工工艺59 5.6.仰拱及铺底施工工艺83 5.7.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84 5.8.附属洞室及水沟电缆槽施工87 5.9.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88 5.10.隧道运输方案109 5.11.隧道施工排水方案112 5.12.隧道通风方案113 5.13.施工照明136 5.14.管线布置137 5.15.涌水、突泥地段施工方案137 5.16.瓦斯隧道施工方案143 5.17.供电方案162 5.18.施工通讯方案167 6.资源配置167 6.1.主要劳动力组织计划167 6.2.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167 6.3.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置计划168 6.4.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168 7.管理措施169 7.1.标准化管理169 7.2.质量管理措施170 7.3.安全管理措施184 7.4.工期保证措施215 7.5.施工环境保护措施220 7.6.施工水土保持措施225 7.7.文物保护措施227 7.8.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27 7.9.冬季施工措施230 7.10.夏季施工措施231 7.11.雨季施工措施232 7.12.隧道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233 7.13.信息化管理235 7.14.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236 7.15.创优规划237 8.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239 8.1.引用的设计文件239 8.2.引用的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设计规范239 9.施工组织图表(包括附表、附图、附件)240 9.1.隧道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41 9.2.隧道施工进度横道图245 9.3.施工进度网络图246 9.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247 9.5.分年、季度劳动力使用计划表252 9.6.主要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253 9.7.隧道通风布置图257 9.8.瓦斯及有害气体控制作业流程图258
适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浅埋围岩、地表存在重要建筑物及地下水发育的砂土地层等洞口或洞身设置工作室等地段。超前长管棚应和钢架配合使用。 共五张CAD图.
(1)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双车道限界净宽:0.75(检修道)+0.75(路缘带)+2×3.75(行车道)+0.75(路缘带)+0.75(检修道)=10.50m 紧急停车带限界净宽:0.75(检修道)+0.75(路缘带)+2×3.75(行车道)+3.5(停车带)+0.75(检修道)=13.25m 隧道净高:5.00m (4)行驶方向:上下行隧道分修,单向行驶 图纸包括:隧道说明书、路线平面图、洞身纵断面图、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1.本图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 2.径向锚杆使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度为300cm,按梅花型布置,沿径向设置。 3.钢筋网的安设待开挖面喷5厘米砼后进行,并应与径向锚杆连接牢固。 4.施工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超挖应控制在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做到少欠少挖。 5.施工中应该时刻注意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图示预留变形量可根据现场量测情况进行调整。 6.水泥砂浆粘结剂用42.5号以上新鲜硅酸盐水泥,砂径不大于2.5毫米,并掺加0.7% NF-JX高效早强减水剂,5%氧化镁膨胀剂。 7.砂浆配合比:水泥比砂为1:1,水灰比为0.38~0.45。 8.防水层建议采用巨力ECB/EVA共挤防窜流防水板,为一布一膜,规格型号及主要指标:1.2mmX400g/m X4m,抗拉强度不小于17MPa,断裂拉伸率不少于560%。 9.防水砼中的抗裂防水剂建议采用云燕GNA-R抗裂防水膨胀剂,要求抗渗标号不低于S8,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10.在合格的眼孔中摇入的锚杆,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S4型衬砌厚度40厘米,适用于Ⅳ类围岩……共计1张,设计于2007年
注: 1.图中尺寸除高程、桩号以m计外,其余尺寸均以cm为单位。 2.车行横通道与紧急停车带交叉口处车行横通道采用加强衬砌,加强衬砌长度IV级围岩取a=7m。 3.上表中A、F两点分别是左右线主洞隧道中线上的点,B和E点分别是左右洞路面边缘上的点,C点和D点分别是隧道主洞左右线测量线与横通道中线交点。 4.i值为C点至D点之间的纵坡,左线至右线上坡为正。 5.α,β分别为左右线隧道测量轴线与车行横通道中线的夹角。 6.表中“中心桩号”为紧急停车带中心桩号。
注: 1.图中尺寸均以cm为单位,比例1:100。 2.隧道建筑限界技术标准: (1)设计速度:80km/h。 (2)净宽10.25m;净高5m。 3.隧道衬砌内轮廓尺寸已包含内装层厚度(即图中尺寸为模注砼内表面尺寸)。 4.图中各项高度均由结构设计基线量度,该基线通过路面设计高程点。 5.当隧道无超高(位于直线或半径≥2500m的圆曲线上)时,h=22.5cm,H=40cm。 6.当隧道有超高时,超高路面横坡值以及超高对应的H、h值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