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架设计概况 江肇高速公路xx大道高架桥第三联为4孔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2.2米,梁宽11.35米。箱梁顶板厚度为25厘米,底板厚度22厘米,腹板厚度45~60厘米。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本桥现浇连续箱梁拟采用“贝雷架+满堂红”支架系统进行施工。 1、支架地基处理:由于现浇支架系统大部分落在鱼塘软土地基内,鱼塘淤泥及回填土厚度约6~7m,且被交路xx大道从现浇跨12#墩位置斜交穿过,场地地质条件非常不均匀,支架地基处理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支架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桥现浇支架地基在鱼塘软土地基范围内的拟采用预应力砼管桩基础,管桩直径D=40cm,桩长36m,山坡旱地位置桩长取25m,管桩顶部设置(长)90cm×(宽)90cm×(高)60cm钢筋砼承台,被交路地段直接在被交路路面上设置30cm厚C25砼垫块和2cm厚钢板作为支墩基础。 2、支墩:40m跨每跨设置5排、每排设置5条支墩,25m跨每跨设置4排、每排设置5条支墩,支墩均采用φ600mm焊接钢管,钢管壁厚10mm,支墩钢管之间采用法兰盘连接,为提高支墩的稳定性,在各排支墩钢管半腰位置纵横向均设置1层16#工字钢连接。 3、主横梁:采用2条40A型工字钢作为主横梁,单根主横梁长度19m。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被交路不能中断交通,现浇支架横跨被交路时支墩间距适当调整,确保预留宽度不小于4m的临时通行车道。 4、主纵梁:最大跨径9m,采用贝雷梁多排单层不加强形式进行布置,横向截面均采用间距为900 mm双排单层贝雷片。贝雷片纵向每3 m 上下都用[10 号槽钢作为横向联系,用U 形卡扣扣住,把贝雷片联成整体,使每排贝雷片受力较为均衡。 5、“满堂红”支架系统:贝雷纵梁顶面设置16#工字钢横向分配梁,工字钢间距75cm,分配梁上部立杆在腹板和横梁位置沿桥纵向间距75cm,横向间距30cm,在底板位置沿桥纵向间距75cm,横向间距90cm。立杆顶托上10cm×15cm木枋(或10#槽钢)分配梁沿横桥向布置,其上再设置10cm×10cm纵向木枋,腹板及横梁下间距20cm,底板下间距30cm ,箱梁底模板采用定型大块竹胶模板,直接铺装在10cm×10cm木枋上进行连接固定。模板系统由侧模、底模、内模、端模等组成,侧模、底模均采用高强度防水竹胶板制作。
图纸内容: 一.2.2米墩柱模板 00总装图 01侧模2600x1500 02圆弧模2502x1500 03侧模4100x1500 二.2.4米墩柱模板 00总装图 01侧模4100x1500 02圆弧模 三.2.6米墩柱模板 00总装图 01侧模3900x1500 02圆弧模 四.10米墩柱模板 00模板总装图 01侧模4100x1500 02侧模3900x1500 03侧模3071x1500 04圆弧模-1 05圆弧模-2
左幅全长517米,桥梁中心桩号K123+918,起止里程K123+659.52~K124+176.48,与线路方向交角为90°,上部构造为6*30+5*30+6*30米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T梁。右幅全长487米,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作者】 **; 【导师】 **; 【学位授予单位】 石家庄铁道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 道桥工程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本科 本次毕业设计以国家重点高速公路——阿深高速(阿荣旗至深圳高速公路)河南新县段第2合同段为题材而进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该工程项目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形、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标段主要工程为:隧道工程、桥梁工程、互通立交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其设计重点难点在于隧道和桥梁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设计、优化、选择。
一、概 述 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 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 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6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3个为凹形,最小半径45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