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主要内容是:“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四、实施过程 (一)管理网络及制度建设 项目部各单位应建立“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管理网络,应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单位(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为“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第一责任人,确保推进工作全面有序。 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学习培训制度; 2、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评估确认制度; 3、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检查制度; 4、“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奖惩制度等。 …… 2、监控点分级方法 确定危险等级的依据主要有三条。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职工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的程度,三是职业危害的大小。根据上述依据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为三个等级。即: 班组级(C级 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职工伤害程度较轻,企业财产损失较小,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无被评为公司及项目部较大或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或作业活动)。 项目部级(B级 橙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多为重伤,偶有死亡,财产损失较大,易造成慢性中毒(具有一个及以上已被评为公司及项目部较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或作业活动) …… (七)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项目部应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对施工现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组织排查,对因新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危险程度升高或通过采取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险性消除、降低,应及时进行评估,
某工程“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措施办法-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