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年1月11日会议确定某隧道施工方案以来,某局已按会议确定施工方案施工27米,但自ZK26+137.2至ZK26+120以来,隧道围岩为炭质、泥质灰岩及碎屑碎石,围岩经地下水长期浸泡,拱部极易垮塌。ZK26+137处有一宽1.1米的裂隙:线路左侧裂隙无充填,不可见,有水流出,线路右侧裂隙充填黑灰色泥状粉末碎屑。ZK26+137.2~ZK26+134.6、ZK26+133.4~ZK26+129.4段拱部发生小范围坍塌。 年3月5日,用挖沟机开挖ZK26+120掌子面时,掌子面拱部和前方突然涌出坍塌,坍塌腔不断掉块。 年3月10日,业主代表XXX,设计代表XXX,总监XXX,第三监理组XXX,施工单位XXX共同研究,ZK26+110~ZK26+120段采用大管棚及小导管联合加固坍腔物的方法施工。
某隧道左线坍塌段处理方案-图一
某隧道左线坍塌段处理方案-图二
某隧道左线坍塌段处理方案-图三
某隧道左线坍塌段处理方案-图四
某隧道左线坍塌段处理方案-图五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