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铁路工程路基涵路过渡段施工工法
内容简介 五、 施工工艺 2、基坑底处理 涵身防水施工结束后,对涵壁附近的基坑底进行清理,清除涵洞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或被水泡软的土,整平基坑。按设计放出C15混凝土填充线,按结构物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C15混凝土施工………… 3、测量放样 回填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精测队根据《涵路过渡段填筑范围大样图》(见图2)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区域线。并在涵外壁的两端和中间,根据人工夯实厚度及机械压实厚度划出刻度线,作为级配碎石填筑厚度控制线………… 4、过渡段基底处理 清除表面腐植土、种植土、结构物施工时产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并对基底进行整平,使基底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对原地面坡度大于1:5的开挖台阶,并使台阶宽度大于2m,高度不大于20cm,以便压路机能进行碾庄。压实后对原地面进行K30检测其承载力,应满足地基系数≥ 60MPa/m………… 5、过渡段填筑 对涵洞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试验检测,当涵洞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过渡段填筑施工。级配碎石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料量。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以控制松铺厚度。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同时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6、过渡段平整 先用装载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人工辅助整平。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在涵背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7、过渡段初压 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在涵洞两侧对称碾压施工。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先静压一遍,再弱振碾压二遍,再强振碾压一遍。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轮迹重叠0.4m~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m~0.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靠近涵洞的部位在纵向碾压后,压路机改为平行涵洞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在大型压路机碾压完成后,人工挖出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再将挖出碎石回填,同样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即分二层人工小型机械碾压密实………… 8、压实检测 初压结束后,分别采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Evd测试仪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灌砂法检测孔隙率n………… 9、续压检测 对试验段路基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同前。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孔隙率检测值等相关数据,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边角部位小型打夯机的夯实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成果报告………… 10、数据分析 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填料压实机械、最佳分层厚度、压实遍数、碾压搭接宽度、压实方法等基本数据,编制《试验成果报告》,报监理审核并送建指确认后,指导涵路过渡段路堤正式填筑施工…………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