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段工程主要位于XX省XX市XX县XX乡境内,在正线XX站和XX站之间,标段全长XXkm。本标段包含隧道2座,总长10.465km,占整个标段的61.3%。本标段重点及控制性工程为XX隧道。 XXX隧道进口里程XX266+950,出口里程XX277+080,全长10130m,内线间距5.0m。隧道全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进口至XX271+050段为5.8712‰的上坡,XX271+050至出口段为14.5‰的下坡。本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450m,设置2座施工斜井。洞身范围多为凝灰质砂岩、砂岩、砂砾岩、粗安岩,其中Ⅱ级围岩1795m,占17.7%;Ⅲ级围岩6135m,占60.6%;Ⅳ级围岩1840m,占18.2%;Ⅴ级围岩360m,占3.5%。断裂构造:发育12条断层影响本隧道。不良地质:断层、岩爆、高承压水、突水突泥、大变形等。
铁路单洞双线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文案-图一
铁路单洞双线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文案-图二
铁路单洞双线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文案-图三
铁路单洞双线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文案-图四
铁路单洞双线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文案-图五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