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4.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1:自然地坪绝对标高3.90m,±0.00=4.40m。2:搅拌桩施工严格执行规范(上海市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O8-40-94)。3: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挡土墙,桩体搭接200mm,固化剂采用425 普硅,水泥掺量13%,浆液水灰比0.5。4:搅拌桩采用二搅二喷工艺,严格控制上下提杆速度,成桩垂直度偏差<1%,挖运土车辆通道主要在A轴,此段桩顶2m内可采用三搅三喷以加强桩顶强度。5:桩位偏差<50mm,桩长误差<100mm,桩间搭接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