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纸包含以下内容:隧道S1型衬砌桩基承台配筋设计图、隧道洞内电缆沟、排水边沟设计图、隧道施工缝、变形缝防水设计图、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图、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设计图、隧道洞内路面设计图、隧道路面高程控制表等等...
隧道为双向行驶的单洞公路隧道,长度790m,为中长隧道,隧道出口段在平曲线内,路面宽度5.0m,高3.5m。隧道轴线地面标高与设计路面标高最大高差250.0m。隧道衬砌内轮廓按建筑限界净宽8.5m,净高4.5m 拟定, 拱半径R=4.6m,隧道净宽9.2m,净高6.1m,内净空面积46.57m2。隧道进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压影响,设计采用偏压明洞衬砌。进口采用端墙式,出口段采用削竹式式洞门。
设计行车速度:3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8.50m;行车道宽度:2×3.2 5m;限界净高:4.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D级;照明洞外亮度:2500cd/m2。
中间段平均亮度≥1.5cd/m2。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0≥0.3;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1≥0.5。
工程地质: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250m,隧道位置属切割强烈的高、中山地形,坡陡谷深,山坡坡度一般在50°以上。山脊走向北5~15°东,与构造迹线大角度相交,脊顶高程约920~1100m,隧道进口斜坡坡向215°左右,隧道出口斜坡坡向5°左右,隧道位于陡斜坡中部,走向与山脊走向大致呈50°斜交。在隧道出口下为水沟,切割深度5~18m左右。区内地形总体北东高南西低,隧道轴线段最高高程927.90m左右,最低点高程659.48m左右,总体高差达268.42m,进口段段地形较陡,总体坡角约30~45°,出口段地形坡度相对较陡,坡角约33~55°。
……
共计61张,设计于2014年
本设计主要对大乌江公路隧道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首先对隧道进行了主体工程设计,其中包括隧道平面线形设计,隧道横纵断面设计,衬砌内轮廓和隧道长度等;并且对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支护参数进行确定,包括锚杆直径长度、喷射混凝土厚度和二次衬砌厚度,并进行了相关的隧道衬砌结构力学计算。
内容简介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内容简介 本文包括洞身横断面、洞口路基横面图、防排水、监控、钢架避车洞、明洞、隧道洞口、平纵面等大量图纸。
图表名称 第五篇:隧道 本册目录 说明书 闸门坳1#隧道隧道表 隧道工程数量汇总表 隧道工程地质平纵面图 建筑限界与衬砌内轮廓图表 中导洞及洞身支护衬砌图表 施工工序图 监控量测设计图 洞门设计图 电缆槽及手孔井设计图 隧道防排水工程设计图 内部装修设计图 路面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