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x2.1m隧道设计图,包括隧道断面断面图、配筋图、沉降缝、预埋螺栓、电缆支架、隧道接地等图
2.0mx2.1m隧道设计图-图一
2.0mx2.1m隧道设计图-图二
2.0mx2.1m隧道设计图-图三
2.0mx2.1m隧道设计图-图四
现场监控量测是现代化施工管理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还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类比依据,因此必须做该项工作。图纸:监控量测设计流程图、净空允许相对收敛值、地表下沉量测图、围岩压力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地表下沉量测和断面布置图、围岩内部位移和锚杆轴力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测量项目及要求表……共计3张,设计于2007年
适于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普通货物运输)隧道洞外截水沟设计。本图适用范围:适用于岩层较完整,节理较少,开挖边坡为1:0.3-1:0.5的情况。适用于地形横坡缓于1:1,开挖边坡为1:0.5-1:0.75的情况。适用于地形横坡缓于1:2,开挖边坡为1:1-1:1.5的情况。
1、本处理方案主要针对基础及路面下大型溶洞,采用跨越处理方案。 2、本图适用于灰岩地段或断层破碎带会发生突水、涌水的地段,判定标准为超前探水孔中单孔流量>2m?/h,总水量>10m?/h。 3、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当隧道内掌子面后方发生塌方等事故时容易造成施工人员被困洞内的情况;为了保证被困人员的安全,快速、有效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在隧道施工阶段应考虑相关工程措施及准备相关救援设施、设备。 4、本处理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开挖面外(拱腰以上、基础及路面下)的溶洞发育深度小于2.0m的地段,及在边墙处发育的溶洞,原则上采用回填方式处理。 5、本处理方案主要针对拱腰以上隧道开挖面外溶洞发育深度大于2.0m,溶洞宽度小于隧道开挖面的处理方案。 6、本处理方案主要针对拱腰以上隧道开挖面外溶洞发育深度大于2.0m,溶洞宽度小于隧道开挖面的溶洞以及基地溶洞发育深度大于5.0m,溶洞宽度小于隧道开挖面的溶洞处理方案。 …… 图纸包括:岩溶处治预案设计图、隧道紧急预案设计图 …… 共计6张
图纸内容包括:图纸目录、DK39+422~+488段改建设计说明、DK39+422~+488段改建纵断面设计图、DK39+427~+488段改建平面布置图、DK39+422~+488段改建工程数量表、红新隧道进口设计图、单压式明洞衬砌断面图、DK39+442~+457段Ⅳ级围岩衬砌断面图、DK39+442~+457段Ⅳ级围岩衬砌断面刚架图(一)~(三)、明洞段衬砌拆除、扩挖及施工工序图、等图纸,内容非常详细,可以学习参考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 km/h,全长约2134.157m。 隧道内标准段道路为单向三车道,设计宽度为11.25m,两侧检修道(兼人行)宽度左右各1.0m。隧道当量直径9.2m。属城市二类隧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内容简介 设计原则 1、计算方法及采用依据 本图洞门类型与尺寸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隧规》要求进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另外,斜切式洞门考虑了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作用。 (1)墙式洞门端墙均视为挡土墙进行设计,端墙和挡墙采用沿竖向或水平向取窄条的方法计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方向水平,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洞门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按《隧规》规定以及《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相关公式办理;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端墙的厚度,同时还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值,设计中考虑了端墙与挡墙的共同作用。 斜切式洞门按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按《隧规》要求以破损阶段理论为基础进行结构计算,结合工程类比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 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 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隧道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相对较高。由于长期受风化剥蚀切割作用,阳朔方向山体自然斜坡角25°~30°,平乐方向自然斜坡角23°~27°。山体多为坡残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基岩仅在两端口的深沟中零星出露。阳朔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78~183米,平乐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66~170米,隧道穿越的山脊分水岭高程约262米。自然斜坡稳定,山体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隧道勘测设计按以下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2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 2015年:23024辆/日 2027年:45191辆/日 (3)隧道建筑限界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4)设计荷载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74.8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2.3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审查提出的主要意见有: (1)洞口浅埋段20b工字钢改为18工字钢; (2)超前小导管长度宜小于5.0m; (3)衬砌边墙脚宜采用硬质打孔塑料管; (4)短隧道宜增加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执行情况: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 3、工程概况 3.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某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距省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某场隧址区属低山地貌,洛碛向斜由北向南从隧道区通过,在向斜近轴部形成一脊状岭,脊状岭的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一致,为北东35°,脊状岭东西两侧为梯形坡,东侧至隧道进口段,沿新湾和中咀一带分布着两个平台,西侧至隧道出口段沿方湾一带分布着一个平台;隧址区最高点位于中部脊顶马鞍山,海拔高度为687.6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上拱桥沟沟底,海拔高度337.2m,相对高差350.4m。地形坡角10~35°,局部段呈陡崖,西侧坡度稍陡,东侧坡度稍缓,平均坡角约14°。 隧址区主要受石家沟和大湾两条冲沟切割,两条沟在平面上以隧道中部脊状岭为分水岭。石家沟横断面呈V字形,两壁宽缓对称,沟底平均坡度约20°,最大切割深度35m。大湾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壁东陡西缓,沟底平均坡度约17°,最大切割深度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