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本稿为隧道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节点图。 1、本图尺寸均以厘米计。 2、本图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要求拟定。 3、车行横通道底面与行车道路面平齐、人行横通道底面与电缆沟顶面平齐。 4、本图仅示出右幅隧道衬砌内轮廓,左幅与之对称。
注: 1.图中尺寸均以cm为单位。 2.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技术标准:净宽4.5m;净高5m。 3.路面低侧预留10×10cm的矩形排水槽,以排出路面积水。
注: 1.图中尺寸除高程、桩号以m计外,其余尺寸均以cm为单位。 2.车行横通道与紧急停车带交叉口处车行横通道采用加强衬砌,加强衬砌长度IV级围岩取a=7m。 3.上表中A、F两点分别是左右线主洞隧道中线上的点,B和E点分别是左右洞路面边缘上的点,C点和D点分别是隧道主洞左右线测量线与横通道中线交点。 4.i值为C点至D点之间的纵坡,左线至右线上坡为正。 5.α,β分别为左右线隧道测量轴线与车行横通道中线的夹角。 6.表中“中心桩号”为紧急停车带中心桩号。
设计标高Hz:551.196 长度:24.41 围岩级别:Ⅲ级、Ⅱ级 附注: 1、本图尺寸除钢筋以毫米计外,余均以厘米计。 2、人行横洞防火门布置在横洞两端,距横洞口4m处。 3、人行横洞防火门采用双开平板钢质甲级防火门(200×250mm),防火门安装预留 凹槽按照防火门安装要求进行调整。 4、过梁上方采用C25混凝土封堵,数量计入衬砌混凝土。 5、人行横洞两侧集水槽内预埋排水管以排除积水。 …… 图纸内含: 人行横洞布置图 人行横洞口衬砌加强设计图 人行横洞衬砌设计图 人行横洞衬砌设计图 人行横洞门设计图 …… 共计6张
注: 1.图中尺寸均以cm为单位,比例1:100。 2.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13.0m,净高5.0m。 3.隧道衬砌内轮廓尺寸包含内装层厚度(即图中尺寸为模注砼尺寸)。 4.行车道右侧加宽2.75m+右侧侧向宽度0.75m=3.5m停车带宽度,停车带加宽段采用0.5%横坡。
注: 1、本图尺寸除钢筋直径以mm计外,其余尺寸均以cm计。 2、本衬砌断面适用于IV级围岩地段的紧急停车带。 3、图中锚杆仅示一半,另一侧相同布设,锚杆布设间距纵×横为80×100cm,布设方式见图。 4、二次衬砌砼拱墙为钢筋混凝土,钢筋数量见紧急停车带与车行横通道交叉口配筋图。 5、超挖及超挖回填拱墙平均按15cm,仰拱平均按10cm计。 6、C20喷砼在隧道纵向喷射平均厚度按24cm计。 7、隧道底部开挖后应及时浇筑仰拱并进行回填。 8、本图内轮廓参数详见本线《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